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文 发掘单位供图
河南作为文物大省,每年都有令人瞩目的考古新发现。过去一年,有哪些沉睡的文物脱颖而出,成为焦点呢?3月1日, “2018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举行,揭晓了我省2018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
当天,经过各项目负责人公开报告,由与会专家无记名投票,在推选的12个汇报项目中,最终评选出2018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栾川龙泉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荥阳官庄遗址两周及汉代手工业作坊遗存、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汉魏洛阳城北魏宫城及其周边附属遗址、开封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
此次“五大考古新发现”以时代为序,分别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春秋时期、东汉至北魏时期、明代,而从区域上看,有两项发现“扎堆”洛阳,另外三项分别在荥阳、三门峡、开封。
值得一提的是,荥阳官庄遗址两周及汉代手工业作坊遗存这一发现,前不久刚刚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成为河南唯一一个入选“国家队”的项目。
官庄遗址内已发掘的铸铜作坊区相对完整,作坊年代正处于春秋时期新的铜器风格的形成时期,其发掘对于探讨西周至春秋青铜器风格的转变,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该作坊生产的器物种类众多,部分模、范纹饰精美、所铸器物形体较大,具有较高等级。遗迹中发现的数十块空首布芯,是目前国内较早的铸钱遗存。
此外,洛阳纱厂西路西汉墓虽未入选此次“五大考古新发现”,但其发掘出的“神秘液体”,在论坛现场同样引发关注。
去年9月,一座距今约2000年的西汉古墓,在洛阳闹市区工地上“现身”。考古人员在一个青铜壶里,发现3.5升的淡黄色液体,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亮点频现,让这座千年古墓成了“网红”。
这淡黄色的液体究竟是什么?据当时考古人员推测,可能是西汉当年残留下来的“美酒”,准确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今天,神秘的黄色液体终于有定论了。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潘付生介绍,为了确认该青铜器里的液体是“美酒”或是其他物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分别对该铜壶中的上清液和下层沉淀进行取样,经检测,该液体为“仙药”。
什么是“仙药”?古人的“仙药”咋做的?
据西汉古籍《三十六水法》记载,古人会用硝石和明矾石制作神仙水,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仙药”,饮服可以升仙。该古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水法专著,被称为水法炼丹的先声之作。
通过科学的方法,结合古籍考证,研究人员最终为这些液体找到了名字。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在汉代墓葬里发现“仙药”。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这些“仙药”的发现,为古代文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对于研究古代人的升天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度河南考古五大新发现】
一、栾川龙泉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用火遗迹和动物化石
龙泉洞位于位于洛阳市栾川县龙泉山公园内庙坡上, 2014年至今,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在龙泉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总面积约20平方米,目前遗址发现有1处灰烬及4处用火遗迹,出土的本约20000余件,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和骨器等。遗址年代经过在贝塔实验室测定,年代距今约3-4万年左右,遗址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龙泉洞遗址既有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又存在骨器以及用火遗迹等,通过发掘和研究工作,对于研究豫西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面貌及中原地区的人类演化历史及文明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荥阳官庄遗址两周及汉代手工业作坊遗存:数十块空首布銎芯,是目前国内较早的铸钱遗存
官庄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部,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2010年以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在遗址内发现了外壕和南北相连的大城和小城。2015年以来,在大城中北部发现了丰富的手工业遗存,包括两周时期的铸铜、制陶、制骨手工业遗存和汉代砖瓦窑、铁器窖藏等。
两周时期铸铜作坊位于发掘区中部,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出土陶范约3000块。可辨识器类包括礼乐器、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另外发现有数量较多的空首布銎芯。发现的数十块空首布銎芯,是目前国内较早的铸钱遗存,为官庄城址的归属提供了重要线索。
两周作坊外,还发现了汉代砖瓦窑、铁器窖藏和砖砌窖穴,出土有铁鼎、铁质高柄薰炉、犁铧、铁戟等较完整的铁器。说明此地在汉代可能有冶铁作坊。这为研究汉代荥阳地区的手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为寻找三门峡虢国贵族的最后去向提供了线索
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位于三门峡市义马市区南部的上石河村,为配合基本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联合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春秋时期墓葬113座,马坑7个,出土铜、陶、玉、石、骨等各类器物2700余件。
该墓地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极为相似,且从墓地所出的青铜鼎铭文“虢季氏子虎父作鼎”可知,该墓地的墓主身份应与三门峡虢国有关。
该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不仅可以填补崤函古道上春秋时期中小型贵族墓地的发现和研究空白,也为寻找三门峡虢国被晋灭掉后虢国贵族的最后去向提供了线索。
四、汉魏洛阳城北魏宫城及其周边附属遗址:初步明确文献记载的北魏宫城“神虎门”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汉魏洛阳城北魏宫城太极殿宫院西门(宫城十号建筑遗址)及其南北两侧的院落进行发掘。
通过发掘,初步明确了宫城十号建筑遗址是一座西侧带有双阙、门址内收的大型三门道殿堂式门址,其可能兼有太极殿院落西侧出入口和宫城西门两重功能。
依据相关文献记载,该门址或即为文献记载的北魏宫城“神虎门”。从残存的现象分析,该门不仅可进出宫城,或可直接进入魏晋、北魏宫城的中枢——太极殿宫院内。这一发现对于从宏观上把握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宫城中枢区乃至于整个宫城的形制布局及时代演变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五、开封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国内保存状况最好、遗物最丰富的明代郡王府遗址
开封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位于开封市鼓楼区省府西街路北、城隍庙街中段路西,据勘探,整个王府遗址范围南北通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15米,包括东、中、西三处院落。
中间院落地面距现在地表深约5米。中轴线建筑自南向北包括四重三进院落,依次有王府大门、隔墙、仪门、前厅房、后厅房、花园等。遗址中共出土姿态各异的人骨遗骸15具,其中两具埋葬在前厅房明间铺地砖下。遗址内出土陶、瓷、石、玉、金、银、铜、锡、琉璃、木、骨、角、贝等各类遗物1600余件(套),另有大量的琉璃建筑构件,主要有瓦当、滴水、鸱吻、脊兽等。
据文献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李自成围攻开封城,久攻不克,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决黄河口水灌开封城,城内建筑毁弃者十之八九,“水深数丈,浮死如鱼”,开封城遭受灭顶之灾。该遗址正是对崇祯末年洪水灾难在地层学上的真实反映。
该遗址中轴线院落建筑群布局明晰,建筑规模大、等级高,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遗物最丰富的明代郡王府遗址,是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座按照规制修建的明代早期郡王府,其发掘对研究明代早期郡王府规制具有重要意义。